Telegram Group & Telegram Channel
新的一年又开工了。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在伦敦两个不同的心理治疗中心工作,两家治疗中心由于性质不同且地理位置不同。二者之间差异还是蛮大的。

一家位置在伦敦金融城,算得上是金钱味道最浓的地方了。治疗中心商业化做的好,和国际接轨(但凡有国际大咖来伦敦都能被邀请到治疗中心来给大家见见),收费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一方面因为咨询费收的不低,一方面因为地处金融城,来访者大多数都是在金融城上班的专业人士。

在这个治疗中心遇到的来访无一例外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付得起价格不低的咨询费,有较好的反思能力和履约能力(比如按约定好的时间出席,不迟到不无故消失)。而且几位有长期伴侣关系的来访几乎都有同时在进行的伴侣咨询。时常是在某个小节我与来访探讨了一个问题,下周再见的时候,来访就会告诉我,这周这些内容ta在伴侣咨询中也说了说,得到了什么样的回应,然后我们再顺着继续展开。

这部分的工作总是让人觉得进展的很“容易” - 这个容易并不是我做了多么不一样的工作,而是来访者自身有充足的资源支持他们自己 - 比如他们的生活较为舒适,能够让自己有余力在奔走于生活之外有空间思考;比如他们受过足够好的教育,能够让他们有能力反思;比如他们因为自身各方面水平不错,找到的伴侣往往也都还行,在关系中能互相支持,能拥有有建设性的对话;比如他们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能支付自己个人咨询的费用,还能够再额外支付一笔伴侣咨询的费用,让两个咨询的效果互相促进,达到一种1+1大于2的效果。。。

然后这些一切又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个人咨询的深入探索会促进亲密关系的质量;伴侣咨询当中探讨的问题也会促进自己对自己的思考;对自己情感体验的深入又能促进形成高质量的关系的能力;这些能力扩展到工作当中,又总能遇到好的机会和愿意帮助自己的人;对压力/焦虑的耐受的提升又能让自己去做更有挑战力的工作提高收入。

而另外一个治疗中心隶属于NHS,也就是英国的公立医疗系统。遇到的来访者们就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NHS心理治疗是全免费的,也因此排队等待的时间特别特别特别长。目前遇到的来访当中,最久的排队排了近2年才终于排到。

因为心理治疗的特殊性 - 心理治疗不是一次性的,NHS一般会offer一个人12个月的免费咨询(最多可以申请延长至18个月)。也就是说,一旦你占到一个坑,这个咨询师就有12-18个月属于你了。可想而知大家排队都是以年为单位在排的……

往往能够“等得起”这么久的人,是因为他们“付不起”其他需要单独支付的心理咨询。时常让我觉得他们唯一可以支付的就只有时间。

在这个治疗中心的来访,没有工作是常态,个别有工作的也几乎都是在商店咖啡店打零工。且很多人伴随着各种身体的慢性症状 ,这里有很多交叉的现实:生活条件差无暇顾及身体;家里遗传疾病一直没有得到好的治疗;有药物滥用史给身体留下了各种各样的遗留症状。于是乎一大半的咨询时间很可能都顾不上谈及心理状态,或者所谓更深入的“个人探索”,光是了解病史,搞清楚身体症状,了解清楚来访目前服用的所有药物(有时候为其种类数量之多感到震惊!)就要花掉不少时间。

而在咨询当中很多时候也不可能有什么自我反思的空间,个人的反思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探索,不仅仅需要能力,还需要意愿。而这类来访往往二者都没有,没有能力因为很多人没有能够受过好的教育,成长于一个非常糟糕的、abusive的环境(这样的创伤性环境也是会破坏一个人思考的能力的);没有意愿常常让我觉得是生活已经让他们足够疲惫了,很多时候我们讨论的话题很basic,这个basic是指和生存最底层的需求有关:申请政府福利住房;到哪里可以找份合适来访的工作;怎么申请药物补助;和我是不是可以帮助来访多填几份表格帮助ta申请每次来心理咨询的路费补贴。

与此同时所有的工作进展都感觉如此的脆弱——在一个小节当中刚感觉到有一些建设性的进展,下周再见突然来访发现自己的伴侣出轨了;或者伴侣关系糟糕到双方暴力相向,暴力之下身体状态精神状态都倒退了;又或者这段时间刚刚感觉越来越稳定了,下个月突然失业了;这边来访刚告诉你觉得自己最近好转可以不再吃抑郁的药了,下个月发现孩子生病了……有时候作为一个咨询师都恨不得向天问一问,怎么倒霉的事情都在一个人身上发生啊?!?!啊?!?!

虽然NHS提供的包含在公立医疗中的心理咨询能有12-18个月,但是在我们的工作小组中,大家总是在哀叹,这样的时间根本不够,对于一个处境如此糟糕的来访,这一点点支持简直微不足道。

督导总是在鼓励大家,不要为没有进展而苦恼和感到挫败。要相信哪怕我们只做了一点点,哪怕这个影响只是一度的偏移,时间会把它带向截然不同的远方。

也是在这个治疗中心的工作督导小组当中,我感觉我把这辈子要听的childhood sex abuse案例全听完了。。。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一直都在一种持续的震惊当中:为什么我们督导小组里面每个成员报的个案 都能有这样糟糕的abusive history?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就一直穿梭在这两个治疗中心之间。虽然肯定的知道我就是我,在不同的地方做着同样的工作,喜欢我的每一个来访,尽可能认真的对待每一节咨询。但时常又仿佛很恍惚,总会感觉像是在两个平行时间里面来回穿梭。

金融城的督导提醒我:不要总穿休闲鞋。有几次休息时间在tearoom碰到督导时恰巧我穿了卫衣,老太太 be like: Don’t tell me this is what you wear in sessions!——用一种英国人特有的有关心你又有点损的语气。在小组里督导也是向大家强调,至少要look professional!

而在NHS的治疗中心,督导不止一次强调过:尽量不要佩戴真金白银的首饰,穿着尽量discreet 一点。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来访是什么情况,如果ta在温饱线挣扎,你过于精致的着装无疑在第一时间就告诉了他你们不是一类人,又何来后续建立关系和理解的可能性。

在每一个要决定今天打工要穿什么的时刻,都觉得这个世界太割裂了。

【网评】写得太好了,社会不平等→个人经济条件/教育经历→身体健康/家庭状况/生活事件→精神健康,精神健康已经是最后一环了。心理咨询师体验到的艰难是反向撬动社会的艰难,体验到的分裂来自城市的“折叠”。 source



tg-me.com/weibo_read/121439
Create:
Last Update:

新的一年又开工了。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在伦敦两个不同的心理治疗中心工作,两家治疗中心由于性质不同且地理位置不同。二者之间差异还是蛮大的。

一家位置在伦敦金融城,算得上是金钱味道最浓的地方了。治疗中心商业化做的好,和国际接轨(但凡有国际大咖来伦敦都能被邀请到治疗中心来给大家见见),收费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一方面因为咨询费收的不低,一方面因为地处金融城,来访者大多数都是在金融城上班的专业人士。

在这个治疗中心遇到的来访无一例外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付得起价格不低的咨询费,有较好的反思能力和履约能力(比如按约定好的时间出席,不迟到不无故消失)。而且几位有长期伴侣关系的来访几乎都有同时在进行的伴侣咨询。时常是在某个小节我与来访探讨了一个问题,下周再见的时候,来访就会告诉我,这周这些内容ta在伴侣咨询中也说了说,得到了什么样的回应,然后我们再顺着继续展开。

这部分的工作总是让人觉得进展的很“容易” - 这个容易并不是我做了多么不一样的工作,而是来访者自身有充足的资源支持他们自己 - 比如他们的生活较为舒适,能够让自己有余力在奔走于生活之外有空间思考;比如他们受过足够好的教育,能够让他们有能力反思;比如他们因为自身各方面水平不错,找到的伴侣往往也都还行,在关系中能互相支持,能拥有有建设性的对话;比如他们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能支付自己个人咨询的费用,还能够再额外支付一笔伴侣咨询的费用,让两个咨询的效果互相促进,达到一种1+1大于2的效果。。。

然后这些一切又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个人咨询的深入探索会促进亲密关系的质量;伴侣咨询当中探讨的问题也会促进自己对自己的思考;对自己情感体验的深入又能促进形成高质量的关系的能力;这些能力扩展到工作当中,又总能遇到好的机会和愿意帮助自己的人;对压力/焦虑的耐受的提升又能让自己去做更有挑战力的工作提高收入。

而另外一个治疗中心隶属于NHS,也就是英国的公立医疗系统。遇到的来访者们就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NHS心理治疗是全免费的,也因此排队等待的时间特别特别特别长。目前遇到的来访当中,最久的排队排了近2年才终于排到。

因为心理治疗的特殊性 - 心理治疗不是一次性的,NHS一般会offer一个人12个月的免费咨询(最多可以申请延长至18个月)。也就是说,一旦你占到一个坑,这个咨询师就有12-18个月属于你了。可想而知大家排队都是以年为单位在排的……

往往能够“等得起”这么久的人,是因为他们“付不起”其他需要单独支付的心理咨询。时常让我觉得他们唯一可以支付的就只有时间。

在这个治疗中心的来访,没有工作是常态,个别有工作的也几乎都是在商店咖啡店打零工。且很多人伴随着各种身体的慢性症状 ,这里有很多交叉的现实:生活条件差无暇顾及身体;家里遗传疾病一直没有得到好的治疗;有药物滥用史给身体留下了各种各样的遗留症状。于是乎一大半的咨询时间很可能都顾不上谈及心理状态,或者所谓更深入的“个人探索”,光是了解病史,搞清楚身体症状,了解清楚来访目前服用的所有药物(有时候为其种类数量之多感到震惊!)就要花掉不少时间。

而在咨询当中很多时候也不可能有什么自我反思的空间,个人的反思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探索,不仅仅需要能力,还需要意愿。而这类来访往往二者都没有,没有能力因为很多人没有能够受过好的教育,成长于一个非常糟糕的、abusive的环境(这样的创伤性环境也是会破坏一个人思考的能力的);没有意愿常常让我觉得是生活已经让他们足够疲惫了,很多时候我们讨论的话题很basic,这个basic是指和生存最底层的需求有关:申请政府福利住房;到哪里可以找份合适来访的工作;怎么申请药物补助;和我是不是可以帮助来访多填几份表格帮助ta申请每次来心理咨询的路费补贴。

与此同时所有的工作进展都感觉如此的脆弱——在一个小节当中刚感觉到有一些建设性的进展,下周再见突然来访发现自己的伴侣出轨了;或者伴侣关系糟糕到双方暴力相向,暴力之下身体状态精神状态都倒退了;又或者这段时间刚刚感觉越来越稳定了,下个月突然失业了;这边来访刚告诉你觉得自己最近好转可以不再吃抑郁的药了,下个月发现孩子生病了……有时候作为一个咨询师都恨不得向天问一问,怎么倒霉的事情都在一个人身上发生啊?!?!啊?!?!

虽然NHS提供的包含在公立医疗中的心理咨询能有12-18个月,但是在我们的工作小组中,大家总是在哀叹,这样的时间根本不够,对于一个处境如此糟糕的来访,这一点点支持简直微不足道。

督导总是在鼓励大家,不要为没有进展而苦恼和感到挫败。要相信哪怕我们只做了一点点,哪怕这个影响只是一度的偏移,时间会把它带向截然不同的远方。

也是在这个治疗中心的工作督导小组当中,我感觉我把这辈子要听的childhood sex abuse案例全听完了。。。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一直都在一种持续的震惊当中:为什么我们督导小组里面每个成员报的个案 都能有这样糟糕的abusive history?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就一直穿梭在这两个治疗中心之间。虽然肯定的知道我就是我,在不同的地方做着同样的工作,喜欢我的每一个来访,尽可能认真的对待每一节咨询。但时常又仿佛很恍惚,总会感觉像是在两个平行时间里面来回穿梭。

金融城的督导提醒我:不要总穿休闲鞋。有几次休息时间在tearoom碰到督导时恰巧我穿了卫衣,老太太 be like: Don’t tell me this is what you wear in sessions!——用一种英国人特有的有关心你又有点损的语气。在小组里督导也是向大家强调,至少要look professional!

而在NHS的治疗中心,督导不止一次强调过:尽量不要佩戴真金白银的首饰,穿着尽量discreet 一点。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来访是什么情况,如果ta在温饱线挣扎,你过于精致的着装无疑在第一时间就告诉了他你们不是一类人,又何来后续建立关系和理解的可能性。

在每一个要决定今天打工要穿什么的时刻,都觉得这个世界太割裂了。

【网评】写得太好了,社会不平等→个人经济条件/教育经历→身体健康/家庭状况/生活事件→精神健康,精神健康已经是最后一环了。心理咨询师体验到的艰难是反向撬动社会的艰难,体验到的分裂来自城市的“折叠”。 source

BY 微博精选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i in /var/www/tg-me/post.php on line 283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me.com/weibo_read/121439

View MORE
Open in Telegram


微博精选 Telegram | DID YOU KNOW?

Date: |

Export WhatsApp stickers to Telegram on Android

From the Files app, scroll down to Internal storage, and tap on WhatsApp. Once you’re there, go to Media and then WhatsApp Stickers. Don’t be surprised if you find a large number of files in that folder—it holds your personal collection of stickers and every one you’ve ever received. Even the bad ones.Tap the three dots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your screen to Select all. If you want to trim the fat and grab only the best of the best, this is the perfect time to do so: choose the ones you want to export by long-pressing one file to activate selection mode, and then tapping on the rest. Once you’re done, hit the Share button (that “less than”-like symbol at the top of your screen). If you have a big collection—more than 500 stickers, for example—it’s possible that nothing will happen when you tap the Share button. Be patient—your phone’s just struggling with a heavy load.On the menu that pops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creen, choose Telegram, and then select the chat named Saved messages. This is a chat only you can see, and it will serve as your sticker bank. Unlike WhatsApp, Telegram doesn’t store your favorite stickers in a quick-access reservoir right beside the typing field, but you’ll be able to snatch them out of your Saved messages chat and forward them to any of your Telegram contacts. This also means you won’t have a quick way to save incoming stickers like you did on WhatsApp, so you’ll have to forward them from one chat to the other.

Among the actives, Ascendas REIT sank 0.64 percent, while CapitaLand Integrated Commercial Trust plummeted 1.42 percent, City Developments plunged 1.12 percent, Dairy Farm International tumbled 0.86 percent, DBS Group skidded 0.68 percent, Genting Singapore retreated 0.67 percent, Hongkong Land climbed 1.30 percent, Mapletree Commercial Trust lost 0.47 percent, Mapletree Logistics Trust tanked 0.95 percent, 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oration dropped 0.61 percent, SATS rose 0.24 percent, SembCorp Industries shed 0.54 percent, Singapore Airlines surrendered 0.79 percent, Singapore Exchange slid 0.30 percent,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declined 1.03 percent, Singapore Technologies Engineering dipped 0.26 percent, SingTel advanced 0.81 percent, United Overseas Bank fell 0.39 percent, Wilmar International eased 0.24 percent, Yangzijiang Shipbuilding jumped 1.42 percent and Keppel Corp, Thai Beverage, CapitaLand and Comfort DelGro were unchanged.

微博精选 from us


Telegram 微博精选
FROM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