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me.com/earlyraincovenantchurch/8457
Last Update:
【狱中书信·张春雷长老】20250525
关于慈善的默想
中文统称之“慈善”,英文有二词:
① Charity:原意基督之爱,在行为上表现为以宽厚仁慈之心乐善好施。
② philanthropy(拉丁字根phil+anthropy): 意为爱人类,引申为促进人类福祉,故也可译为“公益”。
“五月花”号清教徒领袖温斯罗普 (John Winthrop, 1588-1649)
创建宾夕法尼亚州英国桂格会威廉·宾 (William Penn, 1644-1718)
美国“开国诸父”之一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
无不有自己的公益思想。
首先,对于社会贫富不均,他们并不反对,认为这是上帝定的,人就是有优劣之分。那些处于社会上层的人是凭才能和努力达到的。但一旦拥有了财富和荣誉,就有责任帮助不幸的弟兄,为改善社会作出贡献。
温(指温斯罗普):“上帝创造富人,不是为了让他们自己享福,而是为了上帝自己荣耀的彰显,并为人类共同的福祉。”
穷人不嫉恨富人,富人不漠视穷人。贫富差距固然明显,但全社会共同的命运更为重要。
英国贵族的叛逆者威廉·宾,就其信仰而言,比清教徒更强调平等,因此,桂格会又称“教友派”,但他对贫富悬殊差距也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他与清教徒同样强调勤奋致富,同时强调财富必须造福社会,认为所有恶行中最坏的就是守财奴。在他看来,“给予”本身就是一种享乐,是最好的自娱方式。
比以上两人影响更为深远的是科顿·马瑟 (Cotton Mather, 1663-1728),出身牧师和教育世家,父为有威望的牧师,也担任过哈佛大学校长。他本人12岁就毕业于哈佛大学,17岁正式按立牧师。且是多产作家,题材广阔,涉及自然科学、神学、社会伦理问题。在有些方面别人认为他激进,曾因支持接种牛痘而在当时遭受非议;在有些方面他又很保守,他率先写作关于警惕“妖巫”,保卫宗教纯洁性的护教学文章。(后来,有违其初衷的猎巫运动 (witch hunting) 兴起,“扩大化”,有人归咎于他,甚至影响和掩盖了他对提倡科学和公益事业的贡献。)关于慈善公益事业,曾出版著名文集《行善》(Boni facius) 系统表述其思想。所有的男女,不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某个团体成员,都应该去持久地做有益于这个世界的事。他有一句名言:“如果有人问:‘一个人为何必须做好事?’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就不像是好人提的。’”
与上述两个人一样,他认为行善首先是对上帝的义务,做得不好不得上帝的喜悦。行善利人利己,是荣耀上帝的事。行善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是孩子们敬虔的榜样。可以化解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和睦社会关系。他倡导,对人进行物质帮助和拯救灵魂同样重要,这就是典型的传教士思想。“施比受更为有福。”
在慈善实践中,马瑟在把慈善事业从私人行为发展到一种集体的事业上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特别强调捐出去的钱要用得得当,主要是为接受者创造工作的机会,而不是培养懒汉。这一直是所有公益事业的原则,也是它与一般救灾济贫的不同之处。
富兰克林深受其影响,他无偿贡献自己的发明专利,创立公益事业系列(自1727起):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志愿消防队,在费城铺路、清道、建路灯以及警察巡逻等种种市政建设、宾州医院、宾州大学前身高等学院、美国哲学学会。以其遗产为基金的捐赠集资,在其死后100年成为波士顿第一家理工学院。
BY 秋雨圣约教会资讯订阅频道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i in /var/www/tg-me/post.php on line 283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me.com/earlyraincovenantchurch/8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