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Group & Telegram Channel
黑客反制“数码施暴者”:26家跟踪软件公司相继被攻陷

随着数字工具在生活中无孔不入,一种以“安全”与“关怀”为幌子的隐秘暴力也在悄然蔓延——跟踪软件(Stalkerware)。它们声称可用于“保护”配偶、子女或员工,实则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通话、短信、照片、定位乃至社交行为实施全方位监控。近年来,这类灰色软件不仅饱受人权组织谴责,也成为黑客“正义出击”的目标。

据《TechCrunch》统计,自2017年至今,已有至少26家跟踪软件公司被黑客入侵或因安全配置失误导致大规模数据泄露。2025年7月,Catwatchful被爆出遭黑,近2.6万名用户信息遭曝光,成为最新一例。更早之前,FlexiSpy、SpyFone、mSpy、SpyX等多个应用都曾因安全漏洞将数以万计受害者的私密照片、聊天记录和地理位置泄露至网络,部分甚至被攻击者删除服务器、关闭网站。

专家指出,跟踪软件厂商普遍存在技术能力低下、安全防护薄弱等问题,常使用默认密码、硬编码凭证、明文存储等极易被利用的手段。一些软件甚至为了逃避操作系统安全机制,采用类似恶意软件的植入方式,安全风险极高。这类“窥视他人”的工具,反而最容易成为“反噬自身”的靶子。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攻击者并非单纯为牟利,而是出于对数字暴力的反感、希望打击侵犯隐私行为。例如2017年攻击FlexiSpy和Retina-X的匿名组织就曾声明:“我们要摧毁这个有毒的不道德行业。”他们的做法往往不止于泄露数据,更通过删除服务器、瘫痪服务,迫使企业倒闭。

然而行业并未就此偃旗息鼓。多个公司在被曝光后仅是“更名换壳”重新上线,如Spyhide更名为Oospy,SpyFone幕后操盘者重建了SpyTrac。这种循环复活机制令打击效果打折,也反映出监管与法律仍存空白。

从道德与法律角度看,未经同意的监控行为不仅严重侵犯隐私权,更常与家庭暴力、心理控制等形式的施害行为紧密相关。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纽约州总检察长等执法机构已陆续出手,将多家厂商判定为违法并强制关闭。与此同时,大量受害者在隐私遭入侵后还面临数据泄露带来的“二次创伤”,成为整场暴力链条中最沉默的受害者。

面对“隐身于手机中的控制工具”,EFF等公益组织呼吁各国加强立法,严禁开发和传播此类应用,同时提升公众的数据安全素养,尤其是鼓励潜在受害者掌握设备的防护机制与法律武器。

科技应是保障安全与自由的手段,而非成为恐惧与控制的载体。黑客一次次向这些窥探工具亮出“反制之剑”,也在提醒我们:隐私侵犯者最终也难逃自身的数字覆灭。



tg-me.com/CN_Privacy/593
Create:
Last Update:

黑客反制“数码施暴者”:26家跟踪软件公司相继被攻陷

随着数字工具在生活中无孔不入,一种以“安全”与“关怀”为幌子的隐秘暴力也在悄然蔓延——跟踪软件(Stalkerware)。它们声称可用于“保护”配偶、子女或员工,实则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通话、短信、照片、定位乃至社交行为实施全方位监控。近年来,这类灰色软件不仅饱受人权组织谴责,也成为黑客“正义出击”的目标。

据《TechCrunch》统计,自2017年至今,已有至少26家跟踪软件公司被黑客入侵或因安全配置失误导致大规模数据泄露。2025年7月,Catwatchful被爆出遭黑,近2.6万名用户信息遭曝光,成为最新一例。更早之前,FlexiSpy、SpyFone、mSpy、SpyX等多个应用都曾因安全漏洞将数以万计受害者的私密照片、聊天记录和地理位置泄露至网络,部分甚至被攻击者删除服务器、关闭网站。

专家指出,跟踪软件厂商普遍存在技术能力低下、安全防护薄弱等问题,常使用默认密码、硬编码凭证、明文存储等极易被利用的手段。一些软件甚至为了逃避操作系统安全机制,采用类似恶意软件的植入方式,安全风险极高。这类“窥视他人”的工具,反而最容易成为“反噬自身”的靶子。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攻击者并非单纯为牟利,而是出于对数字暴力的反感、希望打击侵犯隐私行为。例如2017年攻击FlexiSpy和Retina-X的匿名组织就曾声明:“我们要摧毁这个有毒的不道德行业。”他们的做法往往不止于泄露数据,更通过删除服务器、瘫痪服务,迫使企业倒闭。

然而行业并未就此偃旗息鼓。多个公司在被曝光后仅是“更名换壳”重新上线,如Spyhide更名为Oospy,SpyFone幕后操盘者重建了SpyTrac。这种循环复活机制令打击效果打折,也反映出监管与法律仍存空白。

从道德与法律角度看,未经同意的监控行为不仅严重侵犯隐私权,更常与家庭暴力、心理控制等形式的施害行为紧密相关。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纽约州总检察长等执法机构已陆续出手,将多家厂商判定为违法并强制关闭。与此同时,大量受害者在隐私遭入侵后还面临数据泄露带来的“二次创伤”,成为整场暴力链条中最沉默的受害者。

面对“隐身于手机中的控制工具”,EFF等公益组织呼吁各国加强立法,严禁开发和传播此类应用,同时提升公众的数据安全素养,尤其是鼓励潜在受害者掌握设备的防护机制与法律武器。

科技应是保障安全与自由的手段,而非成为恐惧与控制的载体。黑客一次次向这些窥探工具亮出“反制之剑”,也在提醒我们:隐私侵犯者最终也难逃自身的数字覆灭。

BY 隐私中国 Dark Web Inform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i in /var/www/tg-me/post.php on line 283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me.com/CN_Privacy/593

View MORE
Open in Telegram


telegram Telegram | DID YOU KNOW?

Date: |

NEWS: Telegram supports Facetime video calls NOW!

Secure video calling is in high demand. As an alternative to Zoom, many people are using end-to-end encrypted apps such as WhatsApp, FaceTime or Signal to speak to friends and family face-to-face since coronavirus lockdowns started to take place across the world. There’s another option—secure communications app Telegram just added video calling to its feature set, available on both iOS and Android. The new feature is also super secure—like Signal and WhatsApp and unlike Zoom (yet), video calls will be end-to-end encrypted.

telegram from us


Telegram 隐私中国 Dark Web Inform
FROM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