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Group & Telegram Channel
十七号书屋
反对不负责任的写作——《惹作》在凉山内外的回声 Long from mp.weixin.qq.com
我感觉自己能从人类学的层面谈一下。
从19世纪到现在,所谓前现代族群甚至原始人的性别关系就一直产生很多神话,这些神话有很多是有恶意的。当学者认真去研究各族群的生活之后,我们知道并不存在一个母权阶段或母系氏族阶段,但很难说像某些人以为的那样人类一直是男权的。可能格雷伯的说法是比较靠谱的,在那个世界里不同族群可以以非常不一样的社会秩序(包括性别关系)而生活,那些人并不一定是平等的,如果在狩猎采集者中看到了极端的父权制或奴隶制/私有制,请不要感到奇怪;但反过来,那些社会也能以很不一样的方式组织起来。相反,文明社会被固定在相对统一的框架(定居农业、父权制、君主制、阶级社会)中,这种统一性被工业社会再一次加强了。
在那些被称为平等社会的案例中,的确存在那样的社会,致力于维持成员间的均等,并且尽力将其扩展到性别领域。但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所谓平等社会中,女职和男职有着巨大的、坚固的区分。这里说的「职」并不只是工作,也包括社交关系和宗教地位一系列系统性的符号网络。当现代学者说一个社会大致是男女平等的时候,其实是在说那个社会女性的特权和职责与男性的特权和职责在份量上大体相当。女性主义人类学家埃莉诺·利科克(Eleanor Leacock)指出,所谓平等主义社会的大多数成员似乎对平等本身不怎么感兴趣,而是对她称之为“自主性”(autonomy)的东西感兴趣。例如,对于蒙塔格奈—纳斯卡皮女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男人和女人是否被视为地位平等,而是女人能否在没有男性干预的情况下单独或集体生活并做出自己的决定。(显然,在一个相当平等的社会里,可能很难产生「平等」的概念)当然,并不是所有族群中女性都拥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很大程度上是用类似的标准来衡量不同族群的性别关系的。
由于观者的社会与这些族群的性别秩序并不相同。有时候会导致严重的误读。比如说,殖民者、传教士曾经对北美一些族群几乎完全让女性完成农业劳动的传统感到不满。如果只知道这条信息,可能现代的读者会认为这是原住民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但是事实是,在这些社群中,男性主要从事狩猎和战争,而女性不仅从事了大部分农业生产,也主导了农产品的分配权。参考现代文明社会中男性劳动者常对自己从事艰苦的劳动产生某种性别骄傲,我倾向于认为北美部分地区的这种农业传统更倾向于这种骄傲的女版。举例来说,易洛魁各族群中存在分别的若干男性议事会和女性议事会。在一些族群中,女性议事会的权力更高,甚至可能占了主导地位。我认为这个事实可以作为对我上面那个观点的补充。
在中国汉人对彝族和海南人女性地位低的传言中,常常也包括说那些地方的男人是不干活的,只有女人干活。这一与北美情况很类似的描述让我警觉。显然彝族社会不可能和易洛魁人有类似的结构,但汉人的这种观点和白人殖民者却非常相似。它非常可能来自于汉人对其他族群的性别关系的误读。笔者缺乏对凉山地区的任何了解,但我的老师在昆明郊区的村庄中做过考察,她告诉我们,当地相邻的两个村庄(化名为「大村」和「小村」)是汉人和彝人通婚形成的,大村彝族的成分多一些,小村汉族的成分多一些。在民族识别的时候,大村被登记为彝族,小村被登记为汉族。后来大村做民族旅游发了财。而小村的女性很多是从大村嫁过来的,因此在小村有一种特殊的女性文化,例如上年纪的女人在日常穿所谓的民族服装,并且在当地的官话方言之外,也还会说另一种语言,它可能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但是至少和当地的官话不是一个系统。老师发现,在小村里,政治带头人基本上都是男性,而宗教、仪式的带头人基本上都是女性,因此这些彝族背景的女性获得了很大的仪式话语权。凉山的情况应该与此完全不同,但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一个更可能的情况不是彝族女性地位低,而是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汉族并不相同。
在今天的中国,关于「落后民族」(无论是彝族还是穆斯林)女性地位底下的说法有一种魔力,能够将平时争吵不休的汉族男人和女人团结在一起。这一点在西方也是一样的。而且我要指出的是,在19世纪及更早的时候,西方人反而喜欢指责异民族女性地位高,或男女不分。例如北美的传教士也不只是指责原住民让女人干农活,也包括指责原住民过于平等(显然包括性别平等在内)。而在泰国,白人旅行家甚至说自己无法暹罗的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因为传统上暹罗男装和女装没有特别大的差别。后来中国人传说泰国男女不分,并不是完全来自臆想。但后来泰国君主为了获得西方的认可,引入各种政策来推动文明开化,包括鼓励女性留长发和将同性恋算作非法。
在19世纪,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明确的性别规范、接受同性恋、女性地位高或者女性承担了主要的农业劳动,就会被认为是缺乏文明的野蛮体现。而在21世纪,由于西方内部的权威的改变,如果一个社会存在明确的父权制或严厉忌讳同性恋,则会被认为是缺乏文明的野蛮体现。这样看来,两百年间什么都变了,也什么都没变。



tg-me.com/BookofC17/300
Create:
Last Update:

我感觉自己能从人类学的层面谈一下。
从19世纪到现在,所谓前现代族群甚至原始人的性别关系就一直产生很多神话,这些神话有很多是有恶意的。当学者认真去研究各族群的生活之后,我们知道并不存在一个母权阶段或母系氏族阶段,但很难说像某些人以为的那样人类一直是男权的。可能格雷伯的说法是比较靠谱的,在那个世界里不同族群可以以非常不一样的社会秩序(包括性别关系)而生活,那些人并不一定是平等的,如果在狩猎采集者中看到了极端的父权制或奴隶制/私有制,请不要感到奇怪;但反过来,那些社会也能以很不一样的方式组织起来。相反,文明社会被固定在相对统一的框架(定居农业、父权制、君主制、阶级社会)中,这种统一性被工业社会再一次加强了。
在那些被称为平等社会的案例中,的确存在那样的社会,致力于维持成员间的均等,并且尽力将其扩展到性别领域。但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所谓平等社会中,女职和男职有着巨大的、坚固的区分。这里说的「职」并不只是工作,也包括社交关系和宗教地位一系列系统性的符号网络。当现代学者说一个社会大致是男女平等的时候,其实是在说那个社会女性的特权和职责与男性的特权和职责在份量上大体相当。女性主义人类学家埃莉诺·利科克(Eleanor Leacock)指出,所谓平等主义社会的大多数成员似乎对平等本身不怎么感兴趣,而是对她称之为“自主性”(autonomy)的东西感兴趣。例如,对于蒙塔格奈—纳斯卡皮女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男人和女人是否被视为地位平等,而是女人能否在没有男性干预的情况下单独或集体生活并做出自己的决定。(显然,在一个相当平等的社会里,可能很难产生「平等」的概念)当然,并不是所有族群中女性都拥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很大程度上是用类似的标准来衡量不同族群的性别关系的。
由于观者的社会与这些族群的性别秩序并不相同。有时候会导致严重的误读。比如说,殖民者、传教士曾经对北美一些族群几乎完全让女性完成农业劳动的传统感到不满。如果只知道这条信息,可能现代的读者会认为这是原住民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但是事实是,在这些社群中,男性主要从事狩猎和战争,而女性不仅从事了大部分农业生产,也主导了农产品的分配权。参考现代文明社会中男性劳动者常对自己从事艰苦的劳动产生某种性别骄傲,我倾向于认为北美部分地区的这种农业传统更倾向于这种骄傲的女版。举例来说,易洛魁各族群中存在分别的若干男性议事会和女性议事会。在一些族群中,女性议事会的权力更高,甚至可能占了主导地位。我认为这个事实可以作为对我上面那个观点的补充。
在中国汉人对彝族和海南人女性地位低的传言中,常常也包括说那些地方的男人是不干活的,只有女人干活。这一与北美情况很类似的描述让我警觉。显然彝族社会不可能和易洛魁人有类似的结构,但汉人的这种观点和白人殖民者却非常相似。它非常可能来自于汉人对其他族群的性别关系的误读。笔者缺乏对凉山地区的任何了解,但我的老师在昆明郊区的村庄中做过考察,她告诉我们,当地相邻的两个村庄(化名为「大村」和「小村」)是汉人和彝人通婚形成的,大村彝族的成分多一些,小村汉族的成分多一些。在民族识别的时候,大村被登记为彝族,小村被登记为汉族。后来大村做民族旅游发了财。而小村的女性很多是从大村嫁过来的,因此在小村有一种特殊的女性文化,例如上年纪的女人在日常穿所谓的民族服装,并且在当地的官话方言之外,也还会说另一种语言,它可能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但是至少和当地的官话不是一个系统。老师发现,在小村里,政治带头人基本上都是男性,而宗教、仪式的带头人基本上都是女性,因此这些彝族背景的女性获得了很大的仪式话语权。凉山的情况应该与此完全不同,但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一个更可能的情况不是彝族女性地位低,而是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汉族并不相同。
在今天的中国,关于「落后民族」(无论是彝族还是穆斯林)女性地位底下的说法有一种魔力,能够将平时争吵不休的汉族男人和女人团结在一起。这一点在西方也是一样的。而且我要指出的是,在19世纪及更早的时候,西方人反而喜欢指责异民族女性地位高,或男女不分。例如北美的传教士也不只是指责原住民让女人干农活,也包括指责原住民过于平等(显然包括性别平等在内)。而在泰国,白人旅行家甚至说自己无法暹罗的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因为传统上暹罗男装和女装没有特别大的差别。后来中国人传说泰国男女不分,并不是完全来自臆想。但后来泰国君主为了获得西方的认可,引入各种政策来推动文明开化,包括鼓励女性留长发和将同性恋算作非法。
在19世纪,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明确的性别规范、接受同性恋、女性地位高或者女性承担了主要的农业劳动,就会被认为是缺乏文明的野蛮体现。而在21世纪,由于西方内部的权威的改变,如果一个社会存在明确的父权制或严厉忌讳同性恋,则会被认为是缺乏文明的野蛮体现。这样看来,两百年间什么都变了,也什么都没变。

BY 十七号书屋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i in /var/www/tg-me/post.php on line 283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me.com/BookofC17/300

View MORE
Open in Telegram


telegram Telegram | DID YOU KNOW?

Date: |

Telegram Be The Next Best SPAC

I have no inside knowledge of a potential stock listing of the popular anti-Whatsapp messaging app, Telegram. But I know this much, judging by most people I talk to, especially crypto investors, if Telegram ever went public, people would gobble it up. I know I would. I’m waiting for it. So is Sergei Sergienko, who claims he owns $800,000 of Telegram’s pre-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 tokens. “If Telegram does a SPAC IPO, there would be demand for this issue. It would probably outstrip the interest we saw during the ICO. Why? Because as of right now Telegram looks like a liberal application that can accept anyone - right after WhatsApp and others have turn on the censorship,” he says.

The STAR Market, as is implied by the name, is heavily geared toward smaller innovative tech companies, in particular those engaged in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fields, such as biopharmaceuticals, 5G technology, semiconductors, and new energy. The STAR Market currently has 340 listed securities. The STAR Market is seen as important for China’s high-tech and emerging industries, providing a space for smaller companies to raise capital in China. This is especially significant for technology companies that may be viewed with suspicion on overseas stock exchanges.

telegram from us


Telegram 十七号书屋
FROM USA